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 江苏掀人才回流潮 盐城过半大学毕业生回乡创富
今天是:
江苏掀人才回流潮 盐城过半大学毕业生回乡创富
“一年前,我在上海过着公司、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现在,我在老家有了稳定的工作,马上搬进新房子。”说这话的是盐城姑娘武红霞。
记者9月8日在盐城市亭湖区采访时了解到,不仅亭湖区,在整个盐城大市,像武红霞这样的返乡大学生越来越多,去年4.2万名盐城籍毕业生中,一半以上选择回家乡工作,今年回乡就业的毕业生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在盐城市人才中心,记者看到厚厚的两大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名册”,2009届在盐城就业的毕业生姓名、毕业院校、签约单位、单位性质、单位联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周正高告诉记者,去年6月盐城启动实施“万名盐阜学子回乡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来,当年盐城籍毕业生回来的就有2万多人,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0%。今年4.7万名盐城生源中,截至8月底已有1.47万人与盐城企事业单位正式签约。
早几年,盐城籍毕业生回乡就业的仅有20%左右,甚至连公务员位置也吸引不了他们,如今大学生纷纷主动选择回来,原因何在?
武红霞告诉记者,2004年从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和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选择到上海、苏州等地工作。她在上海的公司虽然包吃包住,但生存生活压力还是不小,几年下来,职业的上升空间也十分有限。“这两年,每次回家,明显感觉盐城发展速度很快,好企业越来越多,待遇也不错,加上亲戚朋友多、房价可以承受,最终下决心回来。”武红霞刚回盐时只是江苏长虹涂装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室文员,现在已经成为负责人员招聘的办公室助理,不久前刚刚在公司旁边的迎宾小区买了三室一厅的新房。
离开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故乡城市的青年,并非盲目“逃离”,而是一种衡量利弊得失之后的理性考量。新浪网最新的调查显示,青年选择二三线城市一般首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前景”,69.2%的人注重“能否获得幸福感”,65.5%的人认为应掂量“能否发挥自己专长”,54%的人还表示应考虑“能否更好地照顾父母”。
既然飞出去的鸟儿想飞回来,家里就应该把鸟巢搭建得更好更完美。今年9月9日,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成6路小分队,赶赴武汉、长沙、西安、哈尔滨等地的重点高校提前对接,同时发布8000多个企业用人信息。企业自然更表现得求贤若渴。位于盐城市亭湖经济开发区的江苏长虹涂装机械有限公司目前年产销量已经突破2亿元,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压力不是市场,而是人才。随着业务量增长、生产线扩大,需要大量工科类大学毕业生,去年初以来已经引进了20多名大学生,这次还想招5名研究生。江苏省森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坦言,作为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软件公司,毕业院校、学历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而盐城籍毕业生当属优选范围。
把自己的引才政策亮出来,让每个对接现场都成为强磁场。亭湖区明确表示,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本科以上学历的各类紧缺人才,同时设立3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资助资金,鼓励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盐城环保产业园“人才公寓”已经开工建设,明年底前将建成300套。
盐城市人才中心主任周正高介绍,盐城针对汽车、机械装备、纺织新材料、LED、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机械等28个人才紧缺专业,正组织建立人才需求台账及人才储备库。在市区、各县(市)建立企业紧缺人才储备中心,通过规范化报名、专家评选、面试考核等办法,吸纳和储备一批紧缺高校毕业生优秀人才到新兴产业、新建项目工作。到企业工作的研究生及紧缺专业本科生,可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大学生回到苏北老家就业,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可能拥有比大城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专家认为,这不仅不是无奈,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选择,同时也给这些中小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