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 存档收费太贵 高校毕业生“弃档族”超六成
今天是:
存档收费太贵 高校毕业生“弃档族”超六成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0-7-31 10:16:00   【字号:

  据某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大概统计,2008年,该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约为5000人(师范生除外),报到登记人数有3430人,办理人事代理的有1288人,办理档案托管的有58人。

  ●近年来清远市不办理档案管理手续的高校报到毕业生超过六成,这还不包括无报到和长期不缴纳存档费用的人。

  ●一年600元的档案管理费,至少要交到60岁退休为止,如果从25岁算起,一辈子要为存档花2万元。

  ●因弃档而造成断档的人,在职称评定、转正定级、政审以及开具各类证明时会遇到麻烦。

  当前正值各大高校毕业生办理调档、转档的主要“档期”。近段时间,每天约有一两百名毕业生进出清远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办理与档案有关的事宜。

  但是,由于人才流动的频繁、单位不需要以及档案管理部门收费贵、部分人漠视档案等各种主客观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生抛弃了自己的档案。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清远市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弃档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弃档族”很难洒脱起来,不少人常因找不到档案而在办事的过程中费尽周折,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

  高校毕业生“弃档族”超六成

  据了解,办理档案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人事代理,二是纯档托管。所谓“弃档”,是指存档人完全不理会档案(既没办人事代理也没办纯档托管)或存档人长期不缴纳存档费用。

  据统计,2008年,该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约为5000人(师范生除外),报到登记人数有3430人,办理人事代理的有1288人,办理档案托管的有58人。2009年,该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约为6500人(师范生除外),报到登记人数有5727人,办理人事代理的有2135人,办理档案托管的有86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算出,2008年和2009年报到了但未办理档案管理手续的分别有2054人和3506人,超过六成以上,这还不包括无报到的和长期不缴纳存档费用的一部分人,弃档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据了解,清远市人事局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库存的18013份人事档案中,超过十年的档案将近3000份左右,存放时间最长的已经将近二十年。

  每年从6月底开始至8月底,都是毕业生报到的集中时期,据了解,目前办理档案保管的情况与去年差不多,多数人办了报到登记之后,就对档案不管不问了。

  不少人认为存档收费太贵

  最近刚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的小张,至今在家待业。日前,他来到清远市人力资源办公室报到,办完手续之后,才得知存放档案是要交费的。如果办理人事代理的话,一下子要交360元,令他措手不及,“没钱啊,有也不会交,现在都还找不到工作,哪来的钱,交来干嘛?”小张倾诉了一番便无奈地离开了。

  小邱是广东金融学院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以人事代理为例,一年600元的管理费,至少要交到60岁退休为止,这样一来,如果从25岁算起,一辈子至少要交上2万元!数额可不小,这一句可谓道出了广大“弃档族”的心声。

  也有网民指出,档案管理费对低收入人员,如临时工、临聘人员、私人企业员工等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档案是政府对社会人员管理的一种行政手段,档案保管费不应由私人担负,即使不能够立即取消收费,但也至少要降低一点,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目前,除了国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有人事权之外,很多企业都无人事权。这就意味着,员工们要自己承担这笔昂贵的费用,除了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有为员工集体代办存档的之外,因为无力或不愿负担这笔费用,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或者交了几年的管理费后就停交了。

  不过,清远市人事局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清远市档案保管的收费标准是根据省物价局粤价[2004]194号等文件制定的,文件规定人事代理50元/月,纯档托管20元/月。该市对办理人事代理的应届毕业生实行了优惠,为后者节省了近千元。目前,该市财政上没有学生档案方面的专项资金,全部成本维护靠收取的保管费来维持运作。

  凭能力吃饭不看档案?

  “现在都是凭能力吃饭,谁还会看你的档案?”去年毕业于珠海某高校的小麦表示对自己的档案无所谓,他既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放在哪儿,找工作时也从不带档案。

  据一份相关调查显示,在1568名被调查的高校毕业生中,62.49%的人对档案表示“ 无所谓”,另有22.27%认为“工作中注重的是能力,档案没用”,只有15 .24%的人认为“择业自由,但档案不能遗弃”。

  “弃档族”对档案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报到登记后,将档案留在人才服务中心,不再过问;没有报到的,完全不知道档案放在哪里;有的则干脆把档案“私藏”在家,自己携带。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毕业生,问及档案有何作用,结果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个一二来。“档案,就是记录关于你自己的信息,什么籍贯、生日、在哪读书之类的,有什么用,能赚钱吗?”应届毕业生小蒋调侃地说。

  据调查反映,“弃档族”普遍存在这样的看法。许多人认为,在外谋职只需带上毕业证及相关证书足矣,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只要自己有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档案里的记录并不重要。而且,大部分的档案是在人才市场、学校或原单位,只要知道档案在哪儿,到用的时候再去找,不用时也不理会,反正也没人敢毁掉。还有人认为,无论档案放在哪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倒不如自己拿着,有什么事情随时拿出来更省事。

  “弃档族”主要有以下类:一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流动频繁,而档案的转递相对滞后,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二是私企员工。企业只看重员工能力,很少看档案,这让他们对档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三是“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由于和原单位有一些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或是因为人事档案异地调动手续繁琐,最终选择了放弃个人档案;四是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及办了移民手续的人,由于身份变化,档案对他们似乎已经无用了。

  档到用时方恨无

  实际上,个人档案虽然不像以前那样不可或缺,但仍然在很多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办理社会保险时。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人还是辞职后另求新职者,在交纳养老保险金和退休后保险金发放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受保时间等都是主要依据。

  那些因放弃个人档案而造成记录断档的人,在办理职称评定、转正定级、政审以及开具考研、婚育证明等事务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此时唯有感叹“档到用时方恨无”。

  今年3月,小刘参加了某单位的公务员考试,经过激烈的笔试和面试,在100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与其他三名毕业生一起进入政审阶段,如果不出意外,小刘就将正式成为一名公务员了。

  但是,该单位到就业指导中心调档时,却没有查到小刘的档案。

  其他三位毕业生通过政审后顺利地被录用。此时小刘却蒙了:自己的档案到底在哪里?

  小刘大学毕业后没有到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存档,先后辗转了几家私人企业,档案留在了哪个单位,他也不知道。小刘四处寻找还是一无所获,眼看单位的公示期就要过了,没有档案自己又办不了手续,他心急如焚。单位办公室的人告诉他,如果找不到原来的档案,那么只有补档案了―――自己去原来所有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一点一点地把档案补齐。

  目前小刘仍在寻找档案。“太麻烦了!原先根本没想到档案有这么重要!”小刘感叹不已。

  “我在一家单位工作了两年,现在的身份怎么还是‘学生’?”近日前来办理存档手续的小张抱怨道。两年前,她从学校毕业后与单位签订就业合同,由于单位未要求她办理档案相关手续,就任由档案退回原籍。

  从去年开始,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规定只有把档案存在人才服务中心才能转正定级和参加社保。这时,小张才想起了自己的档案。“费了很大力气从老家找回档案,可是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我参加工作时未能及时办理档案手续,现在的身份还是学生,两年的工龄就这么没了。”小张遗憾地说。

  吴先生大学毕业后,曾在某美术学院当助教。在参加工作的第5个年头他果断“下海”,加盟了一家民营广告公司。此后的7年中,吴先生先后在3家广告公司供职,并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技术在业内成为小有名气的“人物”。

  但是,他最近到一家外资广告公司求职时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原来公司对吴先生进行背景调查时发现,吴先生的人事档案仍然保存在其最初工作的高校内,档案里没有任何可以证明他“下海”后的工作业绩和职业信誉等方面的记录,由于7年的专业经历没有载入档案,吴先生现在可能失去宝贵的职业发展机会。

  小贴士

  毕业生档案该如何安置才好?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由所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直接通过邮局机要转递,毕业生个人不能携带人事档案。毕业生凭借毕业证原件和《报到证》原件办理档案保管手续。

  毕业生档案转递及管理程序:

  (1)、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且单位要求办理学生的档案转移手续时,在报到后用人单位凭《报到证》办理档案接收手续。

  (2)、虽然落实了就业单位,但单位不接收学生档案的,或者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时,档案可转至接收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或原生源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存放。

  (3)、毕业后在市外单位工作,而当地暂时不能接收档案,可委托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档案。待就业地可接收档案后,通过政府人事部门办理调档手续。

  (4)、已委托人事部门管理档案的毕业生,当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研究生时,由档案管理的人才机构出具政审材料,录取后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档案转递手续。

  (5)、未落实单位的非师范类毕业生,档案转至生源地人事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凭借相关证件办理存档手续;

  (6)、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档案由学校保管一至两年。

  专家提醒

  重视档案=重视切身利益

  据介绍,档案具有为个人保存真实经历、个人行政隶属关系和为本人提供相关的人事服务的职能,是一些单位招聘、提拔人才的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据。

  档案袋里装的材料,通常包含初高中毕业登记表、高考相关档案、高考志愿表、大学学习情况表、实习鉴定表等。同时还有学历证书复印件、转正手续、考核表、各类奖惩记录、职称评定(报考)表、出国记录及各种鉴定材料。此外,涉及党团关系、政审、调函等一系列材料,也都存放在档案中。

  “目前大部分办理了档案保管的毕业生,都是需要用时才来续费,而且我们的政策也是比较宽松,让他们自由选择逐年来续费或者需要用时一次性补缴费用。”已从事16年毕业生工作的陈朝晖说。清远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成立至今将近二十年,收到的学生档案将近十万份,但目前的库存档案仅剩下一万八千多份,档案的利用率达到七八成以上,这说明未来不确定的日子里,很多学生都会用上他的档案。

  他建议,未就业的毕业生,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人员、被国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报考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应重视自身档案,及时办理“人事代理”,以延续自己的档案工龄、工资、转正定级等手续,同时,还可避免个人档案缺失,给以后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据介绍,如果是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医药类、师范类 以 及 理 工 类 专 业 的 毕 业生,未来申报职称(也称为专业技术资格)时是需要办理人事代理的或者出示相关证明,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或者律师资格后,也需要出示人事代理证明。(胡蕾斯 黄嘉锋 魏金)

工程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