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 见习岗位空置 大学生就业缘何“高不成低不就”?
今天是:
见习岗位空置 大学生就业缘何“高不成低不就”?
来源:辽宁日报   日期:2009-11-25 10:43:08   【字号:


  昨天,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2009届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09年全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虽已超过了75%,但仍有1.7万人未就业,占应届毕业生的10%左右,同时已就业的毕业生中还有一定比例的灵活就业,存在着就业即失业的可能。尤其是2010届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4.5万人,比2009年增加1.6万人,未来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从今年4月启动“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寻求就业途径。然而,根据辽宁省就业网发布的 “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调查显示: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出现多个求职者争一个岗位的情况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却是见习岗位空置高,同时,求职者还无法满足岗位需求,造成结构性短缺,就业供需市场落差非常明显。

  五大行业用人需求量大

  从全省提供的310多家见习企业所属行业看,共包括35类行业,既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多种行业,也包括部分垄断性行业。各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集中在机械制造业、石化和采掘冶炼业、金融业、教育培训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仅这五大行业就包括114家企业、2874个岗位,用人需求占总需求的四成。从具体岗位需求看,专业技能人才、经贸类、计算机类、服务类和教育类人员,共占岗位需求总量的55.35%。

  “千企万岗”活动中见习岗位需求最多的4个城市分别是沈阳、阜新、抚顺和本溪。见习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企业、非盈利组织、中外合资企业、政府机构等不同类型企业。

  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受青睐

  目前,我省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见习单位对专业技能类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装备制造类行业需要的见习人员最多,近1600个岗位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占全部见习岗位需求的1/5。对企业而言,认定的技能甚至比学历证书更有说服力。我省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与技术工人供不应求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表明我省大学生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不是大学生太多,而是适合企业需求的太少。

  调查显示,79.31%的见习岗位明确附带包括专业、学历、从业资格证、特殊技能等相关要求。见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等也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察内容,而性格品质、工作学习态度、在校表现等内容同样受到见习单位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见习以及择业过程中更占优势,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见习岗位空置率近七成

  316家见习企业共提供7525个见习岗位,而申请见习的学生不到4000人,有效报名人次为3777,通过审查的实际报名者只有2668人。实际报名者仅占见习岗位总数的35.46%,考虑到有资格参与见习的2668人不可能全部上岗,目前,见习岗位空置率将达到七成以上。原因主要是高校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见习地点、工作条件、企业规模和薪资水平都有一定期待。而许多见习企业提供的待遇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很多学生放弃了一些见习或就业的岗位和机会。

  此外,见习企业对参与见习活动的学生各方面要求都较高,有近八成的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专业、学历、资格证、特殊技能、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许多学生报名条件受到限制,客观上无法满足用人企业需求。加上一些学生对见习活动的认识有所偏颇,没有想借见习的机会增强自身工作能力,丰富经验,了解市场实际需求,而是顾虑重重,不想成为企业廉价劳动力,直接影响参与就业见习活动的积极性。

  而无论是见习学生还是直接就业的学生,都热衷于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个体企业见习岗位甚至没有人报名。原因与国企和事业单位稳定的工作特征、良好的社会声誉、轻松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够,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创业拼搏的斗志也是一个原因,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尴尬局面。

工程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