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用人单位吸纳就业总量十个月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7.9%。”记者日前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青岛市自去年底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举措开始显现效果,全市就业显现“拐点”。据悉,青岛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从今年6月份开始出现下降趋势,8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02%,比6月末又降低0.06个百分点。
面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成为劳动保障部门关注的焦点。为此,青岛市在缓调了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基础上,又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和生育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和个人全年减负3.1亿元;从5月份开始,使用失业保险金对困难企业给予稳岗补贴,年内预计补贴1.2亿元。目前全市已为576户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801万元,涉及职工3.7万人。加上年初为企业退休人员提高社保待遇8亿元,以及3.3亿元市促进就业资金,以上措施惠企惠民23.67亿元。
“今年1至8月份,全市有4.5万人享受或正在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比上年同期增长20%,其中新享受政策1.2万人。按照每增减2万名失业人员影响失业率1个百分点测算,1至8月份通过政策扶持降低失业率0.6个百分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此同时,在稳定现有2.1万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青岛市又投入促进就业资金3700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5000个,重点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至8月份,全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535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542人;其中市内四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41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957人。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岗位为核心,组织开展了“信心2009—60万就业岗位迎挑战”等五大主题活动。1至8月份,全市收集开发就业岗位66万个,为帮扶大学生就业,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自谋职业扶持金、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扶持政策,构建起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工作机制。首次开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1000个,安排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1至8月份,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98场,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8.2万个。
为应对金融危机,稳定企业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企业职工技能素质,自今年年初开始,全市组织实施“企业在职援助培训计划”、“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和“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计划”,对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分别给予200—800元的培训费补贴。1至8月份,全市组织培训各类人员7.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17.5%,比去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为搞好劳务对接,促进农民工就业,青岛市出台了农民工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在市内四区已建立3个农民工零工市场,年内将在省内外建立100个劳务合作基地。1至8月,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6万人。在继续实行农民工培训费补贴政策的同时,还出台初次技能鉴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技能水平。截至8月末,全市今年已经组织2.5万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